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龙文区人民政府 > 重大项目

漳州市龙文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漳州市龙文区落实“名医入漳”推动海峡两岸中医药融合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漳龙政〔2024〕44号

郭坑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相关单位:

现将《漳州市龙文区落实“名医入漳”推动海峡两岸中医药融合发展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漳州市龙文区人民政府

2024年7月25日

 

漳州市龙文区落实“名医入漳”推动海峡两岸中医药融合发展行动方案

为有效推动海峡两岸中医药传承创新、融合发展,更好满足两岸人民对高品质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需求,根据《漳州市人民政府实施“名医入漳”推动海峡两岸中医药融合发展行动方案(试行)的通知》(漳政综〔2024〕2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以下简称“圆山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文件精神,通过实施“圆山计划”,强化“名医带产业、产业引名医”双向驱动、良性互动,发挥龙文区中心城区和中医药文化氛围等优势,全面推进龙文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推进两岸融合发展贡献龙文力量。

──融合互动。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聚合两岸之力,建设两岸医药健康领域融合发展先行区。

──医疗撬动。引进一批中医药名企、名方、名药,建成中医药产业聚集区和名药名方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依托特色中医药资源,推动医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项目带动。挖掘、整合海峡两岸中医药各自优势,坚持两岸互利双赢,激发新活力,推动两岸中医药交流合作健康持续发展。

──平台驱动。用好用足国家政策红利,不断完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引导两岸名医专家团队和社会资本参与龙文区医药研发平台和交流合作基地建设。

──统筹联动。坚持人民健康至上,加快发展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统筹推进医、教、产、研、旅、养“六位一体”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促进海峡两岸中医药事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中医药人才、科技创新取得明显进展,防病治病水平明显提升,每十万人口百岁老人比例达到3以上。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覆盖率达到100%;保证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聚集名中医20名以上,全年到龙文医疗医养医旅人数达到4万人次以上,文旅康养产业年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

──到2030年,“圆山计划”效应初步显现,中医药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传承创新能力持续加强、人才队伍梯次有序、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每万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类(助理)医师数达到5.3人;每十万人口百岁老人比例达到6以上。聚集名中医30名以上,中医药养生、养老、康复等相关机构进一步建立完善,基本适应全社会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全年到龙文医疗医养医旅人数达到12万人次以上,文旅康养产业年产值达到90亿元以上。

──到2035年,“圆山计划”效应持续释放,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优化,让群众享受更加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全区中医药产业布局清晰,特色突出、错位发展,健康产业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凸显。每十万人口百岁老人比例达到10以上。聚集名中医40名以上,中医药事业产业蓬勃发展,助力漳州建成中国南方中医中药医疗医养医旅名城,助推漳州现代化滨海城市的发展能级跃升到新高度。全年到龙文医疗医养医旅人数达到20万人次以上,文旅康养产业年产值达到120亿元以上。

三、重大工程

(一)落实“名医入漳”工程,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

1.健全“名医入漳”政策体系。依托闽南水乡片仔癀名医馆、存仁堂、国医馆和漳州市中医院龙文院区等,贯彻实施《漳州市支持“名医入漳”管理办法(试行)》《漳州市柔性引进高层次医疗专家开展“师带徒”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采取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力争从龙文区外引进一批名医和专家团队,争取与引进的名医专家团队开展项目合作,力争建设国家、省级研发平台或重点实验室,力争参与关于重大中医药科技创新、重大疑难疾病攻关的项目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2.开展两岸“师带徒”活动。协助推动共建海峡两岸医药健康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海峡两岸医药健康“师带徒”示范基地、海峡两岸名医联谊基地,为两岸医疗人才交流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协助开展台湾医师引进、台湾医师资格采认、资金补助等工作,为两岸医疗人才交流创造有利条件。

3.建设中医名医工作室。多渠道、多层次引进名医来龙文坐诊、授业,全力打造名医汇聚平台、医疗健康服务高地。到2025年前,建成中医名医工作室2家(现已建成中医名医工作室2家,其中国医大师工作室1家);到 2030 年,建成中医名医工作室3家;到 2035 年,建成中医名医工作室5家。

4.培育中医药优秀人才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培育我区中医药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漳州名中医、名老药工。依托我区“师带徒”合作的国内知名医院、医药类高校和漳州卫生职业学院专业优势,培养一批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中西医结合人才。

(二)落实“名院驻漳”工程,强大中医医疗机构

5.支持两岸高水平医院来漳办医。贯彻执行《漳州市支持“名院驻漳”十条措施(试行)》,在土地使用、固定资产投资、医疗设备、服务设施、人才编制等方面给予支持,吸引两岸高水平医院、研究院来龙文建设分院(新院区)。全国50强综合医院和中医院入龙文区可制定“一院一策”扶持政策。

6.打造一批县域中医特色专科。鼓励基层医疗机构与两岸高水平医院建立对口帮扶、专科协作等合作关系,加大医疗设备投入,推动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医疗水平提升。同时加强与漳州市中医院的对口帮扶合作,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到2025年,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建成1个以上中医特色专科,中医药服务收入稳定增长。

7.大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到2025年,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80%以上的村卫生室可提供中医药服务,15%以上的基层中医馆完成服务内涵建设,1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所设置“中医阁”。

8.科学布局名医馆(国药堂)支持片仔癀公司、公立医院、高校、国企、医药企业和中医(专长)医师等创办名医馆(国药堂),依托名医馆大力培育医疗医养医旅产业,集聚人气、吸引人流,助推健康中国建设。

(三)落实“名药兴漳”工程,讲好一粒药故事

9.建设一个仔癀发源地遗址公园。依托位于龙文区朝阳街道恒坑村片仔癀发源地璞山寺遗址的独特名药品牌优势,坚持“遗址呈现、原址保护”的原则,在5.3亩核心区建设名药片仔癀发源地璞山寺遗址公园。

10.打造一个中医药博物馆群。在建设完成遗址公园的基础上,依托遗址周边规划的66亩文化用地,积极争取片仔癀集团打造集片仔癀博物馆、中国中医药发展史馆、中国中医药抗疫史馆等博物馆群,进一步扩大片仔癀名药品牌辐射作用,持续讲好一粒药故事,提升漳州对外知名度。

(四)落实“名企进漳”工程,培育中医药优势产业

11.打造一个中医药交易市场。依托高速北交通便捷、辐射周边,以及海峡物流城空间优势,打造一个集商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汇聚、仓储物流、加工配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为一体的中医药交易市场,将漳州地道中药材从种源、抚育、种植管理,到收储、加工、复配,全产业链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做大做强大健康产业。

12.加强医药招商引资建立完善专项政策招商支持体系,采取主动“走出去”和“请进来”等方式,重点面向但不限于中医药技术研发、材料生产、设备制造、中医药产业提质升级的关键领域、推广应用及相关产业等,具体包括生物医药、医疗服务、医药物流;中药制剂、药食同源食品、绿色食疗产品等研发、生产与销售等领域。研究制定招商图谱,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推进大健康智造等高标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五)落实“名品聚漳”工程,打响“中医药康养+文旅”品牌

13.打造名医预约就诊通道。依托漳州市统一健康门户(漳州市卫健委公众号),在2024年底建好“漳州名医网”,融入全市名医预约就诊通道,打造漳州市名医线上聚集中心。借助龙文区级融媒体和医疗机构公众号,加强名医坐诊和预约宣传,提升群众知晓度。

14.加快发展中医药康养文旅产业。开发“中医药康养+文旅”产品,推广“中医康养旅游”,把云洞岩、闽南水乡、湘桥村华佗庙、郭坑扶摇关帝庙、片仔癀遗址发源地璞山寺等具有医药文化故事的点位,结合九龙江西溪自然风光,将沿岸亲水栈道、绿道有机连接,串联沿岸公园湿地、景区景点、特色街区等,形成特色的中医药康养旅游路线。

15.创建一批康养品牌。培育职工疗休养基地,建设睡眠康复中心。在闽南水乡、湘桥湖等具有中医药文化元素的特色街区打造中医健康管理中心,推出精品药草、药茶、药膳等特色产品。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协调组和“五大工程”工作组,建立利益激励、工作保障和议事协调机制,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建立工作台账,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工作标准等。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能职责,定期分析研判工作进展情况,加大对上沟通对接力度。各镇(街道)、开发区和区直各牵头单位要成立相应工作专班,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责任落实。区直各牵头单位要制定出台相关工作推进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各镇(街道)、开发区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推动项目顺利实施。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龙文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积极探索实践,在高质量完成好专项行动各项任务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不断提升为决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督导考核。“圆山计划”列入各镇(街道)、开发区和区直各牵头单位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工作专班加强日常督导,通过分解立项、细化步骤、催办落实等环节,定期组织对各地各单位任务落实情况的监测评估,每月25日通报工作推进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抓好整改。

(四)加强宣传推介。充分利用中央、省、市、区主流媒体,结合不同时间节点,有侧重地做好重要时段的新媒体工作,宣传龙文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推介片仔癀品牌和龙文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擦亮片仔癀城市名片,提升闽台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可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漳州市龙文区“圆山计划”工作专班名单及职责分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